射频信息智能处理与识别工程研究中心

2016-05-12

本中心于2012年12月被吉林省教育厅批准为吉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依托长春师范大学的研发平台和校级相关学科群,凭借多年积累的科研成果转化基础,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市场前景的射频信息智能处理与识别科技成果为指导原则,以“攻关高新技术、培养拔尖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凝炼优势方向,逐渐形成具有突出特色的高科技开发实体和高新成果产业孵化基地。通过本中心的建设,能促进我校的研发平台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提高射频信息智能处理与识别工程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的能力,提升相关装备的整体研究水平及其相关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产业化水平。

工程研究中心设技术委员会、综合管理部、项目开发部(含4个研究室)、项目运营部组成协同式研发机构,致力于射频信息智能处理与识别的基础、项目中试、研发、应用研究,完成高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转化等工作。

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收集项目的研究信息、项目的管理协调、进度监督、项目的风险评估;推动工程技术的转移;负责产品的定型和产业化前期准备,以及负责产品的产业化推广工作。

工程研究中心将在学校领导下,实行主任负责制,主持工程中心全面工作。中心人员按岗位和业务情况实行动态业绩管理,既要保持核心骨干人员的相对稳定,又要实现适度流动,依托相关学科保证科研开发团队始终具有水平高、业务精、创新能力强的特点。资金运作和分配形式按项目负责制和成本管理,并在运行机制上进行创新。中心的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在管理上实行责任制和成本核算。工程中心积极开展本领域的课题项目申请与开发、开展横向协作、开拓技术市场。

本中心以射频信息智能处理与识别的相关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为目标,依据社会需求和我中心六个学科所构成的四个研发室,拟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发:

(1)企业现场全过程监控方面

目前,在企业现场全过程控制中射频信息智能处理与识别技术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射频识别技术广泛应用在大型工厂的自动化流水作业线上,实现自动控制、监视,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借助射频识别系统,结合使用相应的阅读器和经过协调的软件,生产过程可以精准地制定节拍,并完美地相互协调,改善传统工作模式,实现制造业对产品全程控制和追溯,就是将射频识别技术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形成企业的闭环生产。

(2)现代身份识别方面

身份识别是射频识别技术的一个主要而广泛的应用领域。将射频卡识别技术应用于人员身份识别,是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灵活和实时的人员管理系统,包括客户进出场所的权限管理、场内客户的计划安排、场内人员分布、客户资料等进行管理,来实现人员管理信息化。

(3)智能交通方面

射频识别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比较成熟的应用有:全国铁路车号识别系统、上海城铁明珠线控制系统、大连港集装箱管理等。此外,在门禁、车场管理及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正在推广。但在城市交通方面,射频识别的应用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通过射频识别对城市交通进行管理还有很大的研究与应用空间。

(4)网络化物流管理方面

射频识别是物联网感知与应用的核心技术,它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随着当今互联网、通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射频识别技术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大幅提高管理与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在物联网的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闭窗口

常见问题解答

版权所有 © 长春师范大学网络中心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长吉北路677号长春师范大学理科实验楼三楼   |   邮编:130032
邮箱:wxb@ccsfu.edu.cn   |   联系电话:0431-86168112